锰砂过滤器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水质、滤料、设备等多个方面的问题,以确保其稳定运行和过滤效果,以下是具体说明:
水质监测
进水水质:需确保进入锰砂过滤器的原水水质符合设备的设计要求,主要监测指标包括锰含量、铁含量、浊度、pH 值等。
锰含量过高可能会超出滤料的处理能力,导致出水锰超标;浊度过高会加速滤料的污染和堵塞,影响过滤效果;pH 值则会影响锰的氧化反应,一般将 pH 值控制在 7.5 - 8.5 为宜。
出水水质:定期检测出水水质,关注锰含量、浊度等关键指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。
一旦发现出水水质异常,如锰含量突然升高或浊度增大,应及时分析原因,可能是滤料失效、设备故障或反冲洗不彻底等问题导致,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。
滤料维护
防止滤料中毒:避免原水中含有对锰砂滤料有害的物质,如重金属离子、油脂、有机物等,这些物质可能会吸附在滤料表面,降低滤料的活性,导致滤料 “中毒”。
如果原水可能含有此类物质,应在预处理阶段进行去除。
控制滤料层高度:运行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滤料层的高度,由于滤料的磨损和流失,滤料层高度可能会逐渐降低。
当滤料层高度低于设计要求时,会影响过滤效果,应及时补充滤料,以保证滤料层的厚度和过滤性能。
设备运行参数
过滤速度:严格按照设备的设计参数控制过滤速度,一般锰砂过滤器的过滤速度在 8 - 10m/h。
过滤速度过快会使水流对滤料的冲刷作用增强,导致滤料磨损加剧,同时也会降低过滤效果,使出水水质变差;过滤速度过慢则会影响设备的处理能力,增加运行成本。
压力控制:密切关注过滤器进出口的压力变化,正常运行时压力差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。
如果压力差突然增大,可能是滤料层堵塞,需要进行反冲洗;如果压力差突然减小,可能是滤料层出现松动或管道有泄漏,应及时检查并修复。
反冲洗操作:反冲洗是去除滤料表面杂质、恢复滤料性能的重要操作。
要根据原水水质和过滤器的运行情况,合理确定反冲洗周期和反冲洗强度。
反冲洗强度一般控制在 10 - 15L/(m²・s),反冲洗时间为 10 - 15 分钟。
反冲洗时要注意观察排水情况,确保排水畅通,无滤料流失。
设备运行状态
检查设备密封性:定期检查锰砂过滤器的罐体、管道连接部位等是否有漏水现象。
如有漏水,不仅会造成水资源浪费,还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,甚至损坏周围的设备和设施。
发现漏水点应及时进行修复,更换密封垫片或对焊接部位进行补焊等。
观察设备运行声音:在设备运行过程中,注意倾听是否有异常声音。
如出现异常的摩擦声、振动声等,可能是设备内部部件出现故障,如电机故障、叶轮磨损、滤料层不均匀等,应及时停机检查,排除故障后再继续运行。